地位。故在公路橋梁建設中,對混凝土的干縮性能的研究顯得非常重要。混凝土的干縮率在溫度20士2 0C、相對濕度60士5%的養護條件下測得。
① 3 d齡期的機制砂混凝土出現了倒縮現象,即機制砂混凝土發生了微小的膨脹。這是由于機制砂中細顆粒石粉(CaC03)與水泥熟料中的主要礦C }A反應生成了水化碳鋁酸鈣(C3A 0CaC03 011H20,它的形成阻止了高硫型水化硫鋁酸鈣(鈣礬石)向低硫型水化硫鋁酸鈣的轉化,而鈣礬石是膨脹性物質,導致3d齡期的機制砂混凝土體積發生了倒縮。②7 d后齡期的機制砂混凝土干縮率急劇增大,根據Power.T.C等人提出混凝土干縮毛細管張力理論,由于存在于水泥凝膠孔隙中的水分而發生的毛細管張力造成了混凝土的收縮,隨混凝土中存在極細的孔隙(毛細管),水從中逸出,這些毛細孔產生的毛細管張力使混凝土產生變形,造成干縮,即混凝土內部的水分不斷蒸發,體積收縮不斷加大。③當石粉含量小于10%時,干縮率隨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增大,當石粉含量大于10%時,則干縮率隨石粉含量的增加而呈下降趨勢。28 d和60d齡期的機制砂混凝土的走勢基本和7 d的一致。究其原因,我們可以初步認為:石粉會加速水泥的早期水化,使水泥石漿體中自由水消耗過快,導致水泥石中自干燥現象加劇;當石粉含量超過一定值時,由于與水泥相比,石粉表面比較光滑,需水量較低,可以使相同水灰比條件下的水泥石漿體中保留相對較多的自由水,同時,石粉的微集料效應,填充了水泥石內部的孔隙,并且改善了孔結構,從而降低收縮。①當機制砂中石粉含量在8%以內時,混凝土干縮率隨石粉含量的遞增趨勢相對比較平緩,變化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