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4-07-08] 點擊次數:[]
寧波已經全面禁止使用海砂等作為建設工程材料,對于違規企業將從嚴處罰,工程質量檢測不合格的機構也將不再接受以工程項目名義委托的海砂及其制品試樣,舟山也緊隨其后頒布了條例。現在寧波市已加大從外地調砂的力度,主要是從福建閩江、江西鄱陽湖以及廣州等地調入。不過,建筑企業人士算了一筆賬,先不談這些地方的砂源質量是否可靠,單是昂貴的運費,就是很大的一筆投入。舟山海砂每噸原本只要30元至40元,換用福建淡水砂,每噸是120元至130元,照現在的情況估計還要繼續往上漲。長期以來,寧波市機制砂產業未能發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海砂較為廉價,機制砂加工程序相對復雜,采礦權又要按程序公開出讓,造成價格相對較高。外地砂運至寧波港及施工現場的價格,和機制砂相比已沒有優勢。與海砂相比,機制砂具有質量穩定等優點,在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已廣泛推廣。
在我們國家,干粉砂漿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而且基本上分布于經濟更發達的地區,譬如:上海、北京、廣州等地。以我國年產水泥7億噸計算,如果按照國外成熟市場的發展情況,水泥中的1/3用于制造干粉砂漿,那么干粉砂漿的市場規模將在10億噸以上(干粉砂漿商品中水泥用量平均占20%左右),而目前商品化生產的干粉砂漿產量僅一百萬噸左右,這無疑是一個具有巨大潛力的待開發市場,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干粉砂漿行業將會成為一個新興的黃金產業。
作為商品化的干粉砂漿起源于歐洲的芬蘭,它于1958年建立首先家機械化專門生產工廠。開始時,專門生產墻面灰漿即膩子,后來逐漸生產出瓷磚粘結劑等其他干粉產品。到了上世紀90年代,干粉市場在歐洲發達地區如德國、奧地利、芬蘭等已經相當成熟。根據統計,每一百萬人口就需近2個干粉工廠,像德國目前擁有干粉砂漿專門化工廠180家,芬蘭有干粉砂漿工廠10家。
亞洲地區干粉砂漿行業起步較晚,但發展速度極快,新加坡于1984年建立了首先家干粉工廠,迄今規模超過年產20萬噸的就有6家干粉砂漿生產工廠;馬來西亞也于1987年投產了首先條干粉砂漿生產線生產墻面砂漿;中國香港首先條年產15萬噸的干粉砂漿生產線也于1998年4月投產;在亞洲的其它地區如日本、泰國、臺灣、韓國、印度等都有大規模專門生產干粉砂漿的專門廠商,并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在以上這些地區,高附加值的干粉產品如瓷磚粘結劑、墻面彩色干粉等已經取代傳統產品,低附加值產品如砌筑干粉、抹灰干粉、地面干粉、干粉混凝土等也開始逐漸流行,并迅速壯大。
我國對干粉砂漿的正式研究始于上世紀80年代末期,但直到1994年上海才出現了小規模生產瓷磚粘結劑類砂漿的工廠,從1998年起,在上海市建委的領導下,上海建科院、上海建工集團等開始聯合開發干粉砂漿項目。近幾年上海、北京等城市紛紛制訂出干粉砂漿應用技術規范等標準,并出臺相關政策,以推動干粉砂漿商品化生產在我國的發展。
寧波市每年建設用砂量約為3000萬噸,其中舟山海砂用量為2500萬噸。為緩解用砂緊張局面,寧波市將擬定出臺《關于加快寧波市機制砂發展的意見》,編制符合全市實際的機制砂發展專項規劃,鼓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形成一定生產規模,力爭今年底,寧波市宜轉產機制砂的礦山企業年生產機制砂能力在800萬噸以上,到2013年,全市機制砂年生產能力在3000萬噸左右,可以滿足寧波市工程建設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