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砂1立方米需要多少水?機制砂過程中除了
制砂機還需要哪些設備?在機制砂過程中使用后的廢水該怎樣處理?巴馬克制砂1 m3砂需要4~5 m3水,破碎后產生石粉含量20%以上,經振動篩篩分和洗砂機脫水石粉含量降至5%~10%,引起砂細度模數偏大、石粉含量低且流失嚴重,污染環境;造成
破碎機的成砂率降低,對砂的質量有很大影響;若巴馬克破碎后,振動篩干式篩分直接進入砂倉,可以解決細度模數偏大、石粉流失問題,但存在振動篩篩分效率低及灰塵大等問題,這方面有待進一步探索。
巴馬克制砂細度模數基本上在2.7~2.9之間,單臺產量達到80多t/h;經調節進料粒度、進料流量、細度模數可以達到2.5~2.7;成品砂由三種砂產量按比例即巴馬克35%~45%、棒磨機20%~30%、篩分車間篩余的石屑20%~30%混合,形成的人工砂細度模數2.5±0.2、石粉含量10%~13%;成品砂的調節主要是棒磨機調節篩分車間的石屑,根據其產量、細度模數大小,調節設備(臺數)產量高低,進行系統組合;利用花崗巖生產,1 m3砂需耗鋼1.3~1.5 kg,高于石灰巖等巖石,據統計巴馬克鋼耗低于棒磨機。
三峽下岸溪制砂母巖是斑狀花崗巖,干抗壓強度138.8~175.1 MPa,主要化學成分:Si02占72.21%,經過幾年實際運行表明,巴馬克制砂機性能穩定,砂的粒形、細度模數均滿足規范要求,與棒磨機聯合制砂可較好的調節篩分車間的石屑,減少棒磨機生產量,降低制砂成本;與棒磨機等
制砂設備相比具有結構緊湊、重量輕,鋼耗低、建安投資少,成品砂粒形好,維修簡便等技術優勢,因此巴馬克與棒磨機等聯合制砂,在人工制砂系統中有著廣闊的前景。
隨著我國基礎設施建設需求的不斷增加,機制砂的產量逐年上升,但機制砂廢水的大量產生與環境保護和水利防洪的矛盾也日益突出。由于機制砂廢水量大,廢水中固含量高、固體顆粒粒度分布范圍廣,廢水處理難度大,設備投資和運行成本高等原因。多年以來,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處理,大量廢水直接進入河道,帶來極大的環境隱患。
泥沙分離脫水機,是一款專門用于洗沙場洗沙廢水處理,機制砂水洗泥漿淤泥脫水分離等,連續式工作形式,一邊進料,一邊泥水分離,處理量大,工作效率高,不要人工操作。在藥劑、人工以及后期的維護成本,都比其他形式的分離脫水設備要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