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14-01-06] 點擊次數:[]
歐洲在1983年就已經發表了首先個關于干粉砂漿的生產及應用專利,但是到了20世紀50年代,使用的全部是現場混合砂漿,即將無機粘結劑(水泥等)和骨料(石英砂)分別運輸到工地,然后按照適當的比例手工混合在一起,加水攪拌形成濕砂漿使用。20世紀50~60年代期間,在西歐和美國,尤其是德國,建筑行業對新型建筑材料和技術的需求增長迅速。當時因熟練工人的缺少,伴隨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市場要求縮短工期,降低成本和提高質量,現場拌制砂漿技術在過去和現在都無法完全滿足上述要求。因此,西方國家建筑行業對從技術上去開發和提高適用于特殊用途的建筑材料,主要受到兩種趨勢的影響,現在這種趨勢已遍及世界各地:
(1)預混和預包裝干拌砂漿代替現場拌制砂漿后,已越來越多地使用機械化施工。這種現代化施工體系可大大提高生產效率以及工程質量。
(2)用聚合物改性砂漿,可提高產品質量,滿足現代建筑業的要求。隨之,通稱的雙組分體系(砂漿+乳液)被肝泰聚合物(可分散膠粉)改性的預拌及預包裝的單組分干拌砂漿所代替。從中可以看出另外一個發展趨勢:高質量聚合物改性干拌砂漿取代膏狀和液態產品。
隨著發達國家建筑質量要求的不斷提高,使干拌砂漿應用比例逐漸上升,原因在于完成相同的工作,使用干拌砂漿比傳統砂漿花費更少的時間,使干拌砂漿的使用消耗量不斷增加。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中歐各國的增長強勁,現在發展主要在東歐和南歐,以及亞洲和拉丁美洲的一部分市場。發達國家干拌砂漿的發展速度一般從應用的初級階段,用10年左右時間就達到市場砂漿總用量的50%,再經過10余年時間,達到市場砂漿總用量的80%~95%,基本實現了水泥砂漿供應使用的標準化、散裝化。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各地已經建立起許多產量達數百萬噸的現代化干拌砂漿工廠。例如在德國,目前有100家干拌砂漿工廠,干拌砂漿產量達10×106t/年。1990年東西德合并后,干拌砂漿技術蓬勃發展,F在這種趨勢正在東歐國家繼續。2000年歐洲的干拌砂漿的產量約為(35~40)×106t/年,并已每年12%的平均增長率增長。2001年的干拌砂漿生產量為:德國10×106t/年、意大利3×106t/年、法國2.7×106t/年、世界范圍內的消耗量(50~60)×106t/年。
目前,在發達國家現場混合砂漿已基本上被預混合的干粉砂漿所取代,采用聚合物粘結劑(可再分散膠粉)和特殊添加劑(例如纖維素醚)進行砂漿改性,以提高產品質量和滿足現代建筑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