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粉砂漿生產在我國剛剛起步的階段,國內多所院校進行了投入了相當人力物理進行相關研究,為干粉砂漿的應用奠定了技術基礎。市場化后,有的單位或個人將對該技術的掌握作為資本,從事技術服務,這就賦予了干粉砂漿一定的價值,出現了砂漿生產配方的買賣。隨著砂漿應用的普及,從事干粉砂漿生產技術研究的隊伍逐步壯大,隨著對干粉砂漿生產技術的研究逐步深入和商品化化后干粉砂漿種類的增多,干粉砂漿的配方已經不是簡單的幾組數據,已經成為一項系統工程,對它的研究遠沒有終止。
目前干粉砂漿的應用已經普及,干粉砂漿生產技術,包括普通預拌干混砂漿、保溫砂漿、特種砂漿在內的配方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干粉砂漿生產設備或原料供給者都可以無償提供。砂漿設備生產者進行工藝設計的基礎除了對產量定量外,必須詳細知道所用材料的性能和比例。比如所用材料的名稱、容重、流動性、顆粒形態、吸濕性、顏色等,只有充分了解組成干粉砂漿的每一種材料的性質,才能對砂漿生產工藝做出合理的設計,如原料儲存形式、儲存量大小、輸送方式、計量方式等,進而對設備進行精準設計和選型。因而一般在選定設備和原材料后,基本的砂漿生產技術就研究有了初步掌握。但要在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產品成本方面做的更好,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因而建議初涉干粉砂漿生產者,不宜單純購買配方,而應是尋求技術合作與創新,通過時間積累確定更適合自己的配方。
國家法律和政策層面給三位一體發展散裝水泥、預拌混凝土、預拌砂漿確定為符合資源循環綜合利用,是節能減排的具體措施,但是要真正符合低碳經濟的模式,我們各級散辦還要作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國現行開展城市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新建的預拌砂漿企業大部分都是采用長江砂或者河砂,加以用煤或者油、天然氣來烘干而制成的預拌砂漿,其更大的弊端是:
天然砂是我國不可再生的資源性材料,對天然砂的依賴和過量開采,破壞了長江和河道的生態環境。
天然砂需要用煤、油來進行烘干,而烘干過程所釋放的二氧化碳和煙塵仍影響大氣環境,生產過程中還產生了煤、油能源消耗浪費的問題。
城市在煙塵控制區內要新建預拌砂漿生產企業,必然受到地方政府GDP能耗上升的壓力和環境污染的擔憂,所以一般不予核準環評手續。
當前推動城市禁止現場攪拌砂漿工作的難點,預拌砂漿價格偏高,天然砂的烘干成本是主要原因。根據測算:其中烘干每噸天然砂就需8.5千克標準煤,那么一個20萬噸的砂漿企業每年消耗煤炭近2000噸,企業年增費用近200萬。
所以選擇以礦山廢石通過機制砂來代替天然砂成為干粉砂漿的骨料;以水泥作為砂漿強度的膠凝材料;用礦山廢石
機制砂中的細粉料來代替粉煤灰,改變干粉砂漿的稠和、包漿性能;通過選用合理的保水增稠添加劑來調節高品質砂漿及施工性能;這就從根本改變了原有砂漿的生產工藝,實現預拌干粉砂漿歷史上顛覆傳統,舍棄烘干,實現資源綜合利用,實現100%散裝運作,無污染、零排放,更節能、更環保的目標,這是低碳經濟在預拌砂漿行業的時代呼喚,也是各級散裝水泥管理部門推動這項事業與時俱進的客觀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