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制砂一般比較粗,細度模數在2.6~3.6之間,顆粒級配可調,含有一定量石粉,外形多呈三角體或方矩體,表面粗糙,棱角尖銳。有些機制砂片狀顆粒較多,有些顆粒為兩頭大中問小,但只要能滿足國標的技術指標,就可以在混凝土中使用。達不到國標要求的,可以調整和改進,在這一點上,機制砂與天然砂有所區別。混合砂隨機制砂的摻入比例而降低其上述特點。
機制砂與條件相同的天然砂相比,在配比設計、其它材料成型養護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用機制砂配置出混凝土的特點是:坍落度稍小,混凝土28d標準強度較高;如保持坍落度不變,則需水量增加;但在不增加水泥的前提下水灰比變大后,一般情況下,混凝土實測強度并不降低,這是由于機制砂與石子能夠更好的機械絞合,抵抗破壞壓力。按天然砂的規律進行混凝土配比設計,機制砂的需水量稍大,和易性稍差,易產生泌水,特別在水泥用量少的低強度等級混凝土中表現明顯。
通過合理利用
機制砂中的石粉、調整混凝土的砂率,可以配制出和易性很好的混凝土。普通混凝土配比設計規程的配比設計方法適用于機制砂。更適合配制混凝土的機制砂細度模數為2.6~3.0,級配為Ⅱ區。機制砂配制的高標號混凝土比低標號在泵送過程中更不易堵泵,這是由于高標號混凝土的膠凝材料較多,彌補了機制砂表面粗澀不足,降低了與輸送管的摩擦阻力。摻機制砂的混凝土密實度大、抗滲、抗凍性能好,特別適于配制高強度等級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